走入偏鄉進入教育的呼召
- zoemanna
- Nov 11, 2024
- 3 min read
來到花蓮,踏上成立教育協會的旅程,我經常面對一種強烈的孤立感。置身於這片偏鄉,好像是一個人在面對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沒有身分、沒有位置,彷彿被這片陌生的土地所吞沒。
第一次走進當地社區,探訪一個家庭。當我踏入那間屋子,眼前的一切讓我心頭沉重:昏暗的燈光、塌陷的地板、暴露在外的電線,屋內散落著垃圾和回收物,還有潮濕的地面。躺在床上的人似乎與周遭環境一樣,我被這一切的破敗和混亂所裹挾。更讓我心碎的是,看著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們,不禁問自己:他們的未來在哪裡?他們的盼望在哪裡?
內心瞬間充滿了沮喪與無助並開始懷疑:為什麼上帝要帶我來這裡?這些家庭需要的不是物資或金錢,真正的問題遠比貧窮更深刻。他們缺乏的是一顆願意改變的心,願意打破困境的束縛。我看到的是一群對生活失去希望、失去動力的人。即使有資源,這些資源也往往被浪費,甚至被用於喝酒和逃避現實。年輕人滑著手機,抽著煙,對生活沒有積極的追求。我不禁問自己,難道我們的教育只能如此?還能做什麼來喚醒這些生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並且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奮起改變?
坦白說,剛開始時,真的被這種景象擊垮了。雖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這樣,也有生活資源和環境良好的家庭。但是這樣的家庭並不是單一的案例。然而,儘管如此,我知道神的差派是真實的,祂帶我來到這裡是有祂的計劃。正如經上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 8:28)所以,雖然我的信心遭遇挑戰,但我並沒有動搖。仍然堅持每天履行我的使命,走進學校為老師授課,跟隨神的腳步,默默耕耘。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心的疑惑漸漸加深:我到底是誰?在這裡究竟在做什麼? 當一名牧者走進學校,他不再僅僅是牧者,而是成為一名教師。作為教師,我的責任已不再僅是傳講聖經,而是要將生命的價值傳遞出去。「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 4:17)這節經文成為我每天禱告、思考並努力的方向。
保羅的智慧與我的呼召
這段旅程讓我深刻體會到,身為神的僕人,我們的呼召並不總是清晰易懂,有時我們會感到迷失,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然而,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所說的,我們要成為「忠心的僕人」(哥林多前書 4:2),無論環境如何艱難,我們必須相信神的計劃超越我們的理解。我們所面對的,不僅是物質貧乏的挑戰,還有心靈的貧乏。而我們的使命,正是要在這樣的環境中點燃盼望,帶來真正的生命轉變。
「所以,我們不要喪志,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 4:16)這段經文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的外在環境有多麼艱難,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內心與神的連結,這是我們持續堅守使命的力量源泉。
結論
不管面對多大的困境,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能力或資源,而是我們能否在神的帶領下,堅守使命,將生命的光帶進這些黑暗的角落。當我們在服事中感到孤立、迷失,甚至不被認可時,我們可以回到神面前,尋找祂賦予我們的意義與價值。因為,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神使用我們,去幫助那些祂所愛的生命。這也是教育真正的目地-找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祢將我們帶入祢的計劃中,無論我們所處的環境多麼艱難,祢都是我們的力量和盼望。求祢賜給我們智慧與勇氣,讓我們能夠在困難中堅持下去,將祢的愛和光帶給那些在黑暗中掙扎的生命。幫助我們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並相信祢的計劃遠超過我們的理解。無論面對多少挑戰,我們願忠心地服事,成為祢的僕人,藉著教育帶來生命轉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Pastor Zoe 10/25/202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