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分享—保羅和巴拿巴
- zoemanna
- Dec 25, 2024
- 3 min read
聖經章節:使徒行傳 13:50-52
「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
這段經文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在面對不必要的挑唆和衝突時,保羅和巴拿巴選擇了設立自己的界限,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象徵性地表示不再背負這種負面的影響,並且充滿了喜樂和聖靈的同在,然後繼續他們的傳道之旅。
保羅和巴拿巴的心態
保羅和巴拿巴在面對逼迫時,完全沒有表現出受害者的心態。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以及要去往何處。他們以喜樂和信心繼續自己的使命,這樣的態度不僅讓他們保持內心的平安,還能在面對挑戰時保持成熟和穩重。
為什麼人容易被挑唆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猶太人成功挑唆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來逼迫保羅和巴拿巴。這提醒我們,人的心裡常常容易受到挑唆,因為我們心中存在一「種打抱不平」的心態。
這種心態讓人認為自己在捍衛正義或為弱勢者發聲,然而,這可能會導致我們失去理智,未能全面考慮事情的真相,甚至可能無意中成為矛盾的推動者。
謹慎對待偏見
當我們考慮為他人打抱不平時,經常可能會不自覺地將對方視為無力處理自身問題的弱者。這不僅不利於他們的成長,還可能助長一種被害者心態。此外,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摻雜自己的偏見,因此如何能確保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呢?
這樣做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若我們誤判了情況,可能會無意中傷害到其他人。
從聖經中學習
保羅和巴拿巴的故事提醒我們,在面對挑戰時要有明確的自我認識和使命感。他們在逼迫中保持冷靜,懂得設立自己的界限,並以積極的態度繼續前行。
關於愛與中立
我們在幫助他人時應該保持中立。當聽到有人受到委屈時,通常這種情況都有兩面之詞。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完全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而當我們談論這些事情時,可能就會變成背後說他人的是非。
如果我們想創造一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環境,我們應該鼓勵那些感到受傷的人在愛中自己解決問題,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在過程中獲得成長。
重申價值與責任
不論是在服務還是工作中,我們都需要確認自身的價值和設立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這是成熟的表現。
這 裡我們談論的是人際關係,而非缺乏同理心。我們應該在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時伸出援手。然而,在專業領域中,絕不應助長被害者心態。
結語
希望這篇小文章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在生活和工作中,讓我們努力成為支持他人成長的力量,而不是代替他們面對挑戰。
願神祝福我們每一個人。
禱告文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祢賜給我們智慧和愛心,讓我們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成為祢的工具,去幫助和支持他人。主啊,請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和矛盾時,能夠像保羅和巴拿巴一樣,堅定地認識自己的價值和使命,不被困難所擊倒。
求祢賜給我們洞察力,讓我們能夠分辨何時應該伸出援手,何時應該鼓勵他人自行成長。願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為他人創造一個充滿愛與安全的環境,並幫助他人走向成熟。
主啊,願祢的聖靈充滿我們的心,帶領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讓我們不斷在祢的愛中成長,成為祢所喜悅的兒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Zoe 牧師2024/8/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