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家常
- zoemanna
- Dec 25, 2024
- 6 min read
那一天陪著母親到紫藤廬茶館喝茶。手術恢復後的母親,走路非常的緩慢,我一隻手扶著她,耐著性子,感覺好像用比螞蟻走路還慢的速度往前行走。
台灣天氣的炎熱,大馬路上來來回回的車輛,感覺灰塵和熱氣交織在一起,迎面撲來的是七月盛暑的台北街頭。突然間恍惚2019年的香港,和母親去吃海鮮看風景的林林總總浮現在我的面前,那時的她依然健步如飛。怎麼才過了幾年,母親說老就老了,原來老可以這樣子不被邀請的就自己進來了。
紫藤廬是一棟兩層樓的日式建築物,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台北總督府。也是臺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色而指定的古蹟。
我很喜歡日式建築物的感覺,因為小時候住的就是日式的建築物,我的爺爺是師範學校的老師,在日本教育的底下,對日本的文化非常的引以為榮。
每次看到有日式的建築我都會停下來一看再看,為的是回到小時候的那種感覺。我真的很想念,在當時那唯一的兩層樓的房子,門前有著高大的柱子,裡面是日式的榻榻米的房間,我爺爺奶奶的家。
我學著泡茶,一杯杯的慢慢地來,泡好了就先倒給母親喝。我們慢慢地聊天,瑣瑣碎碎的,說說笑笑的,原來時間就這樣子在不經意中過去了,使母親的原本光滑的手變成現在滿是皺紋的手。
好想好想再回去2019年,看一次我母親快步地走路,光滑的雙手。原來人老可以老得這麼快,我連她怎麼老的都不知道。
父母親,也曾經相愛過。人生有的悲歡離合是被強迫的,但是有的卻是因著自己的選擇而造成的。90多歲的父親,遠在美國的護理之家,一個人獨自在那裡,母親卻在台灣,也是獨自一人。
我覺得很害怕,因在面對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死亡的外衣是離得這麼的近,好像任何時刻他們就會消失。是否我們都要預備好要面對父母親的死亡?我不禁想起有許多的朋友父母親已經都死去,但是為什麼我不曾聽他們說過,陪伴父母親老去是多麼的傷心的一件事。
腳步仍然要往前行,但是卻不能帶著父母親跟我一起走。因為跟隨神的腳步,是身不由己,也因為父母親,沒有選擇要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我的明天沒有我的父母親,我們能夠再交集的次數,可能都是已經數的出來了。
再來的日子,我們會從新店的玉瓶谷搬到花蓮縣,在神自己所挑選的地方,回應神的呼召,開始偏鄉五柱三石計劃的社區工作。三年來在台灣的生活,每一站、每一點、每一個地方都是隨著神的雲柱火柱而動,現在是一個新的開始。
五柱三石的計劃是有一天,當我為偏鄉在禱告的時候,我求問神的時候,衪告訴我如何做社區的轉化工作,如何建造一個基督化的社區。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生命嗎哪五柱三石偏鄉社區轉換計劃"
1、 計畫緣起
非洲有一句諺語: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那麼,養育一百個孩子需要幾個村的力量呢? 養育小孩,不應被視為個別父母的責任,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因此家庭、學校、社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均不可缺席或是只靠單一方面的力量養大孩子。換言之,家庭與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與學校以外的地方,更需要仰賴許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支持,幫助家庭、應援學校。
不論是個人、家庭、學校,背後都需要網絡支持,尤其是人際網絡。倘若缺乏社群的奧援,很容易產生自卑自憐、恐懼憤怒、走不出去、原地打轉的窘境。
偏鄉的親師生應有同等的⽣命學習機會,並且可以得到和城市⼀樣的資源;如同本計畫相信,⼈們均有⾃由與權利,過著身⼼健康的⽣活,並充分實現⾃⼰的⼈⽣使命。
藉由正向溫暖的陪伴、在五個「柱⼦」(愛、堅毅、恢復、關係以及服務)、三個「基⽯」(接納、希望以及透明化三個價值觀)的指導原則下,來改變並發揮人們最⼤的能⼒(天賦)。
本計畫將使⽤各種⽅法來裝備⼈,並建⽴⼀個有愛、勇氣和⽀持的社區。
2、 計畫目的
(1) 連結並支持在地學校,將生命教育/品格教育/情緒教育的影響力從學校擴及到學生家庭與社區(學區) 。
(2) 以學校為主要實踐場域,進而帶動學區(社區)長出一同支持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力量,一起專心做對孩子好的事情、一起為孩子打造安穩豐富的學習成長環境,建⽴⼀個有愛、勇氣和⽀持的社區。
(3) 打破各種童年逆境(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負⾯情緒、成癮⾏為以及⼼靈的痛苦的捆綁,為⼈們帶來恢復和轉變,幫助⼈有能⼒⾯對困境,實現最好的⼈⽣⽬標,並成為家庭和社區的祝福。
3、 實施策略與面向
(1)設置「五柱三⽯計畫基地」以執行本計畫:「五柱」代表⼀個健康⽣活所需要的五個柱⼦(分別是:愛、堅毅、恢復、關係以及服務)、「三⽯」代表⼀個健康的社區和⼈的⽣活所需要具備與擁有的價值觀(分別是接納、希望以及透明化)。
通過五柱三⽯來改變和發揮社區所有關係人的最⼤能⼒、使⽤各種⽅法來裝備⼈,並建⽴⼀個有愛、勇氣和⽀持的社區。
(2) 基地成員包括:計畫主持人、環境營造專員、村校關懷專員、資源整合專員、生命教育教練各1名。計畫運作模式如下圖:
(3) 一起專心做對孩子好的事情、一起為孩子打造安定多元豐富的學習成長環境;相關人員分工如下:
計畫主持人 督導並負責計畫之執行、調整、人力進用、培訓,以及經費控管,使計畫達到預期目標。 月薪
環境營造專員 針對有礙學生健康之環境進行居家條件之改善評估/規劃/施作/監督。 鐘點制
村校關懷專員 負責個案家庭,連結親師生三方之意見與資訊,進行陪伴/關懷/激勵。 鐘點制
資源整合專員 負責個案家庭,連結公部門及私人單位、個人之資源,進行救助/修復/發展之進程。 鐘點制
生命教育教練 負責親師生之生命教育/品格教育/情緒教育影響力訓練;包含但不限於下列課程:1.社會情緒學習-丹尼爾·⼽爾曼的情商模型。2. 學習熱情 24DNA。3.⼈格架構成⻑(連結/分離/整合/成⼈)。 鐘點制
需具有相關講師資格證照
(4) 實施步驟:先從建造學校教職員工開始。學校師長的⽣命改變,再加上學⽣⽇後的⽣命教育課程,使學⽣的⽣命也改變。 進而再推動社區和家庭的⽣命教育。
4、 試辦地區與期程:台灣直轄市(六都)以外之縣市鄉鎮,以在地學校願意積極配合者為優先 (本計畫2023 年選定花蓮縣為優先試辦地區)。以3年為一期。
5、 預期效益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教育不是速成(求快),而是一場建立正相關係與連結的馬拉松比賽。
「五柱三⽯計畫基地」的工作者,對在地學校與社區而言,屬於附掛的額外部件(人力/資源/經費) ,但將真心關懷與陪伴地方上的人們,一起在關係中成長。因為人們通常比較容易在信任關係(有信有望有愛的關係)中學習與改變。
「五柱三⽯計畫」將引導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及社區居民共同投入創造性的工作、自發性的人際關懷,並透過貧窮議題與社區參與讓親師生在正向關係與行動中學習、改變與成長!
希望大家可以和我們一起來經歷神的信實和供應。這些年來大家金錢上的支持或是禱告的支持,都是我們能夠繼續地走入偏鄉宣教和傳福音的原因。
耶穌說我們要做更大的事情,“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裏去。”
約翰福音 14:12
所以我們願意接受各種挑戰,面對數不清的艱難,回應神的呼召,走入偏鄉!
ZMM 生命嗎哪事工
Zoe 牧師 7/10/2023
Comments